English

一部探讨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力作

2001-04-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开邑 我有话说

有关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模式问题,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各种相关的书籍比比皆是。然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大都缺乏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厚实的历史底蕴。由吴友法、黄正柏教授主编的《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德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一书的面世,大大弥补了我国学术界在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研究方面的不足,可谓德国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研究方面的权威之作。

读者见到《德史》时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它的厚重。该书是由我国德国史专家、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德国史研究会副会长吴友法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规划基金“九五”重点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它既反应了我国对研究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独特道路的重视,也表明该书将不同于一般性学术论著,亦即该书将以高质量和高水平呈献给读者。该书的分量极大,由武汉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从事德国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共同完成,近60万字,仅引用外文书目就达120多种,向人们展示了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近二百年的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如此宏大的学术著作的推出在我国德国史研究领域尚属首次,是对我国德国史研究的重大贡献。

一部学术著作的好坏,关键在于其内在的学术价值。《德史》最突出特点在于它对德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模式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使人读之茅塞顿开,疑惑尽释。

《德史》将19世纪初至今的德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和发展以1945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1945年以前,德国资产阶级始终没有在政治上确立自己的绝对统治地位。19世纪初,德国封建统治阶级通过自上而下改革争取主动,使德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仍继续掌握国家政权。1871年普鲁士创立的德意志帝国中,虽然资本主义经济得到高速发展,政治上却仍由容克地主占主导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魏玛共和国建立起了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德国资产阶级以统治者的身份初次登上德国政治舞台。然而,魏玛共和国并没有摧毁封建专制主义的基础,旧的反民主反共和的封建势力在上层建筑领域中依然存在。这种状况最终导致了希特勒法西斯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造成了德国历史在政治上的严重倒退。

《德史》还从历史的角度剖析了造成这一阶段德国政治滞后的原因:德国没有像英法那样经过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德国思想文化领域某些历史文化传统如强权思想、军国主义等严重阻碍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极端民族主义影响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希特勒纳粹运动等,都是德意志民族主义极端发展的结果。

与政治上滞后状态相反,从德意志帝国直到1945年以前的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了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强国。德国何以在政治落后的状况下仍能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德史》认为有以下因素促成:在世界工业化浪潮冲击下,德国统治者在经济政策上能顺应潮流;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德国虽然没有进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变革,但它有着比英法等国更广泛的技术革命和经济革命;军国主义扩张政策引起的军事工业及相关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在魏玛时期,经济的复兴和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与国际资本的扶持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的推行有关等等。

在德国,滞后的政治状况最终将德意志民族推向两次世界大战,使德国人民建立的辉煌经济成就毁于一旦。以便政治与经济能够协调前进。

1945年以后是德国资本主义社会演变和发展的第二阶段。在美、英、法占领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联邦德国成了西方阵营的一员。不过,联邦德国并没有照搬美英模式,而是结合自己的国情建立起政治上新型政党结构的议会民主结构以及经济是独特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从而成为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中明显不同于美英等国的另一种类型。此外,《德史》还就重新统一后的德国进行了审视,认为统一后的德国遇到的高失业率、高财政赤字等一系列新的困难表明,现行德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在新形势下已经出现了需要改革的问题。

《德史》一书的问世在学术上、在实践上都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从学术上讲,《德史》的推出无疑是我国德国史研究工作的一个新台阶,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德国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研究中取得的最新成就。有关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模式问题,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各种相关的书籍比比皆是。然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大都缺乏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厚实的历史底蕴。由吴友法、黄正柏教授主编的《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德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一书的面世,大大弥补了我国学术界在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研究方面的不足,可谓德国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研究方面的权威之作。

读者见到《德史》时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它的厚重。该书是由我国德国史专家、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德国史研究会副会长吴友法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规划基金“九五”重点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它既反应了我国对研究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独特道路的重视,也表明该书将不同于一般性学术论著,亦即该书将以高质量和高水平呈献给读者。该书的分量极大,由武汉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从事德国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共同完成,近60万字,仅引用外文书目就达120多种,向人们展示了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近二百年的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如此宏大的学术著作的推出在我国德国史研究领域尚属首次,是对我国德国史研究的重大贡献。

一部学术著作的好坏,关键在于其内在的学术价值。《德史》最突出特点在于它对德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模式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使人读之茅塞顿开,疑惑尽释。

《德史》将19世纪初至今的德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和发展以1945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1945年以前,德国资产阶级始终没有在政治上确立自己的绝对统治地位。19世纪初,德国封建统治阶级通过自上而下改革争取主动,使德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仍继续掌握国家政权。1871年普鲁士创立的德意志帝国中,虽然资本主义经济得到高速发展,政治上却仍由容克地主占主导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魏玛共和国建立起了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德国资产阶级以统治者的身份初次登上德国政治舞台。然而,魏玛共和国并没有摧毁封建专制主义的基础,旧的反民主反共和的封建势力在上层建筑领域中依然存在。这种状况最终导致了希特勒法西斯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造成了德国历史在政治上的严重倒退。

《德史》还从历史的角度剖析了造成这一阶段德国政治滞后的原因:德国没有像英法那样经过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德国思想文化领域某些历史文化传统如强权思想、军国主义等严重阻碍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极端民族主义影响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希特勒纳粹运动等,都是德意志民族主义极端发展的结果。

与政治上滞后状态相反,从德意志帝国直到1945年以前的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了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强国。德国何以在政治落后的状况下仍能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德史》认为有以下因素促成:在世界工业化浪潮冲击下,德国统治者在经济政策上能顺应潮流;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德国虽然没有进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变革,但它有着比英法等国更广泛的技术革命和经济革命;军国主义扩张政策引起的军事工业及相关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在魏玛时期,经济的复兴和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与国际资本的扶持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的推行有关等等。

在德国,滞后的政治状况最终将德意志民族推向两次世界大战,使德国人民建立的辉煌经济成就毁于一旦。以便政治与经济能够协调前进。

1945年以后是德国资本主义社会演变和发展的第二阶段。在美、英、法占领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联邦德国成了西方阵营的一员。不过,联邦德国并没有照搬美英模式,而是结合自己的国情建立起政治上新型政党结构的议会民主结构以及经济是独特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从而成为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中明显不同于美英等国的另一种类型。此外,《德史》还就重新统一后的德国进行了审视,认为统一后的德国遇到的高失业率、高财政赤字等一系列新的困难表明,现行德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在新形势下已经出现了需要改革的问题。

《德史》一书的问世在学术上、在实践上都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从学术上讲,《德史》的推出无疑是我国德国史研究工作的一个新台阶,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德国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研究中取得的最新成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